近日,克强总理在考察中称赞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一跃成为当下最接地气的风口之一,获得了无数创业者的追捧。当然,不可能14亿人全部都去摆地摊,除了地摊经济,中国经济还有哪些风口呢?
政策风口:34万亿下的“新基建”
“新基建”,根据官方的解释,是指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关于“新基建”各领域核心技术,以及国内龙头企业的情况总结如下表:
提到“新基建”,相信许多人会习惯性的将其与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对比。本轮“新基建”计划的亮相,似乎也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而紧急推出的又一轮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其实不然!理由有三:
一是时间上,“新基建”早在2018年底就已经提出并执行。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首提“新基建”的概念。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接着,2019年1月的各地两会上,各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当地版的2019年“新基建”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如四川省就表示,2019年,将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增长10%;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等。显然,彼时疫情并不存在,“新基建”早已被提出并处于实施状态。
二是内容上,“新基建”是对“老基建”的衔接与发展。一方面,“老基建”为“新基建”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很难想象脱离完善的交通和公共基础设施,到荒芜的原野上凭空去建设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另一方面,“新基建”在“老基建”的基础上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很多地区“老基建”趋于饱和,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新基建”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引导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是资金安排上,“新基建”是自下而上,给地方和高新企业更高的主观能动性。相比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资金安排的“自上而下”。本轮“新基建”计划中,地方政府和高新企业发挥了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截至2020年3月1日,全国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这份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除此之外,高新企业也纷纷宣布加码“新基建”, 4月份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腾讯则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
相比之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这个规模要小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时中央的投资拨款。
如此安排也是市场化的表现,一方面,让地方政府能够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布局“新基建”建设。另一方面,放手让高新企业参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加有利于高科技项目的孵化和推进。
综合以上分析,不能简单地将“新基建”项目理解为应对疫情冲击经济而推出的新一轮“4万亿刺激计划”,而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即使没有本次疫情,“新基建”仍然会被提出,并不断推进。而在本次疫情对经济产生冲击,以及中美贸易战,美方刻意对高新技术进行封锁的大背景下,“新基建”的稳步推进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区域风口:“西部大开发战略” 3.0版
和“新基建”一样,“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从1999年9月的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已超过二十年时间。
二十年的持续投入,“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经济实力方面,西部12省市的GDP从2009年的1.5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20.5万亿,年均增长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扶贫攻坚方面,截至2019年底,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2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90%以上的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
在基础设施方面,交通运输网不断拓展,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5.6万公里,其中高铁9630公里,已经连接西部大部分省会城市,和70%以上的大城市。
在生态环境方面,截至2019年底,西部累计退耕还林还草1.37亿亩,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从发展规划的角度,“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持续演进,已经经历了1.0版和2.0版,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入第三个阶段。具体来说,“西部大开发战略”三阶段发展状况如下表:
随着西部大开发由过去“建设为主”的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如何去转变思路,拥抱变化,切实利用好西部地区“一带一路”走廊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中央在财税、金融方面的特殊支持,为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做出贡献,是每一个准备布局西部的企业和投资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需求风口:新零售、互联网服务扶摇直上
如果说前面介绍的政策风口或者区域风口,还是有一定政府参与和推动的成分,需求风口则源于每个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稳定和持续。
早在1943年,心理学家马斯洛就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了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沟通需求、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尽力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逐步的追求更高层次价值的实现。
下面,让我们逐层分析各层次需求中蕴含的机会:
首先,在生理需求方面,“吃、穿、用”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日常需求。当14亿人的日常需求被汇聚起来,自然形成一个巨大风口。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传统的“逛街、餐饮”需求转化为基于互联网的“新零售”需求。以苏宁为例,财报显示,一季度苏宁易购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达到610.4亿元,占整体销售规模比例攀升至68.64%,同比增长12.78%。借助“线上下单,一小时送货上门”的家乐福到家服务模式,苏宁快消百货类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67.99%。在方便百姓生活的同时,拉动了消费,获得新闻联播点赞。
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人们开始关心自身的安全。口罩、酒精、呼吸机等防疫用品成为需求风口。一方面,国内疫情虽有所缓和,但全球超过300万的现有确诊病例数,说明疫情结束尚需时日;另一方面,即使疫情结束,大量的医疗防疫物资仍然被需要,作为战略储备,预防下一次疫情的侵袭。
除了保障自身安全,作为社会性动物,人们还有沟通和交流的需求。受到疫情的影响,这种沟通交流从线下走到线上,也带来了无限商机。在线上教育领域,对比去年春节,2020年春节学生学习类APP的平均日活增幅和新增用户增幅分别为100.05%和238.79%。在视频娱乐领域,Questmobiles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假期,头部视频网站的月活跃用户均已破亿。其中,爱奇艺APP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5.95亿人,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每2.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在春节期间观看了爱奇艺。
总之,14亿人的生活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他们的需求却无法被消灭,只是换个形式表现出来。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抓住风口的人,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尽信“风”不如“无风”
前面对近期可能出现的一些“风口”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很多人会问,“风口”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跟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有关:
对于投资者,参考“风口”选择投资标的,更容易取得较高的胜率和投资收益率。
对于创业者,“风口”行业意味着更多的资金、资源,更多的国家政策倾斜和扶持,更容易“活下去”。
对于择业者,“风口”行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对于正在填报专业的高考生,“风口”和“非风口”意味着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最后,找准“风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因为市场在变,政策在变,风口也一刻不停地在变。今天“猪都能吹上天”的大风口,明天可能一点风也没有,留下一地摔死的猪。
所以,尽信“风”不如无“风”,如何在利用好“风口”的同时,避免对于“风口”的迷信和过度依赖,如何在风停前,迅速成长,积累经验,建立壁垒,更好地“活下去”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